低值易耗品怎么入账和摊销(低值易耗品怎么入账和摊销五五摊销法)
低值易耗品怎么做账 1、购买低耗品时,做如下分录,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实际领...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1、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明确指出,当企业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存在减值时,应当确认减值损失,并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一旦计提,之后如果情况改善,是允许转回的。另一方面,税法对于坏账的规定则有所不同。
2、会计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了减值的,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坏账,一般应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
3、税法规定,经批准可提取坏账准备金的纳税人,除另有规定者外,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4、企业在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需要调整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确保其不超过应收账款余额的5‰。根据会计准则,企业可以***用账龄法等方法计提坏账准备,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084号)明确指出,除非另有规定,纳税人提取坏账准备金的比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5、对于坏账准备提取比例,没有统一规定。通常情况下,按照摊余成本后续计量的准则,在发现资产减值时,将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另外,需注意的是,账龄分析法已不再适用,应收款项也不再***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
6、应收账款中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需经税务确认后方可税前列支。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内资企业根据国税发[2003]45号文“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总是的通知”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与会计制度相符,均包含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比例仍为0.5%。
1、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起在上市公司和其他企业开始施行,由1个基本准则、38个具体准则组成。
2、年初,财政部在总结会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顺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提出的新要求,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启动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2007年1月1日,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开始实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3、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是2014年修订发布的。2014年7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6号——财政部关于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涵盖了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其中基本准则一项,具体准则42项。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最近发布的一项具体准则为2017年5月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2、《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个、具体准则41个,最新的一项为2017年5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于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令第33号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3、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共有42个。具体来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财政部制定,旨在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这一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组成,总共有39条。其中基本准则为1个,具体准则共38个。这些准则自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发布后,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上市公司从2007年起执行,其他中小企业参照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
5、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准则的总数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和一系列详细的具体准则。基本准则,作为整个体系的基础,只有一个,即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6、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准则共有具体数量会随着财政部发布的最新法规而有所变化,但截至当前时间的统计,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在内,共有40多个。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基本准则是整个会计准则体系的基础,它提供了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框架和原则。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非盈利性质,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